新聞資訊2022/02/09
蘇濃平淡回泛紫,石灰珠翠浙紅紫。
洋藍艷紫色不幽,翠毛藍色下過雨。
土雜料青色不均,煅燒不暈勾兌起。
配料不好有沉淀,多認實踐多對比。
為方便進行對比學習,可以將多種青料的制品擺放到天天能看到的地方,在平時生活中就可以多看,主動地練習自己分辨各種青料顏色的眼力。這樣才會在日積月累中提高自己眼睛的分辨能力,這是訓練眼力簡單實用的好方法,也是練就區分相差不多的青花料的最方便、最有效的方法。
青花瓷的十一種常用料歌訣解釋
1.“蘇料”色濃艷,呈藏青色。全稱“蘇料”“蘇麻離青”是一種青花料,產于伊朗德黑蘭地區,呈靛藍色,含鐵高,容易出現圖案線條的暈散及坑點式斑跡。
2.“平等青”顯平淡雅致。產在江西景德鎮坡塘山,也叫“坡塘青”。
3.“回青”江西的史料記載為進口料,無詳細地址,青泛紫但不泛紅,色顯幽藍。產在西域或國外,具體地點不清,但應該是獨立的一種鈷料原礦,不大可能是一種人為的化學色料制品?!豆糯设b定指南》第101頁中述:“回青,乃西域大青,美者亦名佛頭青”。在《古瓷鑒定指南》二編第80頁中述:“正德間,大珰鎮云南得外國回青,以煉石為寶··....”談到嘉靖窯時又說:“回青盛作幽青可愛.....”
4.“石子青”泛灰黑。產于江西瑞州,今江西上高地區。
5.“珠明料”色艷,顯翠艷。古時產于云南的宣威、會澤、宜良等縣,在明嘉靖年間景德鎮采用。
6.“浙料”泛紅紫色,因含錳,應稱錳價鐵,其色顯微紫紅,故易出現熔融的流痕。產于浙江省金華和紹興衢州、江山一帶的許多小山上。浙料分上、中、下三個等級,用火煅燒后成翠毛蘭為上品,中者微青,下者顯褐色。
7.“洋藍”微紫不泛紫紅,色艷紫不幽藍。從印尼蘇門答臘進口,產于歐洲。
8.“翠毛藍”顯雨過天晴色。是煅燒料的一種。
9.“土雜料”發色不均,從線條中就可看出其色不一致。多屬地方小窯用料。
10.“各種料焙燒的煅燒料”是指用火煅燒后的料,易除雜質,料細膩。既有色差較大的,又有色差小的,很難區別,但都不暈散,這是根本。
11.“勾兌料”不暈不散,為煅燒料。用各種煅燒料進行相互間的混配,可兌多種不同變化的青色的料,因為勾兌料、煅燒料的特點是去雜好,可達到不暈不散。有暈有散的勾兌料,其中必含“蘇料”,這要看勾兌中哪種料含量大,看其深淺不同的程度,配料不好時也會出現沉淀,要多實踐,多訓練眼力,才能有分辨能力,因為勾兌出來的“蘇料”與真蘇料的發色很像,其濃艷程度可以假亂真,但量散及鐵銹斑不像。在勾兌料中可隨意勾兌,不一定只是仿蘇料,也可按想法要求勾兌出所要的色。但因青花料的成分不同、在燒制后可表現出沉淀和熔融特征,從中可以發現是用什么料勾兌的,如泛青、泛青灰、泛紫、泛灰、泛艷、泛黑微藍、泛綠等,依據泛出的呈色度可以判斷是由什么料勾兌的,從而可以從料種中知道是什么年代的產品。辨識青料是以原材料、流變學、色度幾個方面為基礎綜合起來看問題的本質,不是單純的所謂經驗。
附:十一種青花色度對比圖